5月25日下午,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总第405期文科讲坛(2017年第29期)在我校北校区慎思楼情境模拟实验室举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郭小安教授受邀作了“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动员机制”专题讲座。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振宁教授主持。
郭小安教授首先强调,在当前中国背景下,公共事件与社会抗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公共事件的研究框架必须吸纳西方社会抗争理论,再结合中国背景进行创造性转化。随后,郭教授对国内外关于抗争动员的主要理论作了精心的梳理,展示了关于抗争动员理论研究的完整图谱,并结合中国相关的网络公共事件,进行了现实关照和学理解析。由此表明: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之下,围绕情感因素展开研究是破解中国网络公共事件的主要策略。
在随后的讲座中,郭小安教授通过“香港占中”、“青岛大虾”、“我爸是李刚”等著名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网民的“咪蒙”传播行为,与我国新闻媒体的标题制作等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展示了如何运用情感策略分析与破解中国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动员机制。
在对讲座作总结时,郭小安教授指出,愤怒和戏谑是目前中国网络公共事件情感动员策略中传播力最强的两种方式。前者可以迅速引发网络围观和议题聚焦,完成初始动员;而后者则通过迷因式传播,完成病毒式传播以动员网名的公共事件参与。
郭小安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角度新颖,整场讲座郭小安教授不断抛给同学们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接受了一场生动的专业教育。
(文字:文霄 赵鹏 摄影:赵鹏 )
链接:
郭小安,男,1980年12月生,江西遂川人,政治学理论博士,现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青年科协副主席,主要研究政治传播、网络与新媒体,兼任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CPOC)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学会(PRSC)常务理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邀研究员、“金旗奖”专家评委、全国网络舆情技能水平考试中心专家委员等。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公共行政评论》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其中CSSCI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兼任《国际新闻界》、《武汉大学学报》、《探索》等刊物组稿专家或审稿专家,担任《电子政务》刊物编委。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2011)、《当代中国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2015),参编(副主编)、参译其他著作3部,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2010、2015),并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重庆市发改委、市委统战部等其他课题12项。